作者:常莹股票配资咨询交易
日前,一段四川峨眉山“人猴大战”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,引发关注。视频中接连出现猴群与游客发生争执的画面,如猴子抓伤幼儿、推倒老人致其瘫痪、将女游客推下山崖等,并声称景区人员赶到后将猴王击毙。
乍一看,这样的视频的确吸引人眼球,但当网安民警对样本视频进行“逐帧排查”,却发现视频由多个谣言混剪而成,AI合成痕迹明显,且造谣节点多达11个,几乎没有真实的东西。目前,多名造谣者已被警方依法查处。
随着人工智能工具在文本生成、图片制作、视频合成等方面的广泛运用,AI生成的谣言大量出现,让人防不胜防。畸变的AI谣言有一种拟态的仿真感,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,让人难辨。一些别有用心之人,拿以往的视频素材进行再加工,放到人工智能工具里“洗一洗”,制作成极具现场感的短视频内容。就在近日,“贵州文昌阁多只小猫被挖眼砍断四肢”等不实信息也登上热搜、热议不断。
造谣可以“一键生成”,观看的人去甄别却需要开动脑筋。当前,短视频谣言更逼真、更具迷惑性,也更符合人们的过往认知。无论真实素材还是生成内容,通过移花接木、无中生有,再配上文字和音乐,极易引发公众的情绪共鸣。
AI谣言对当下的信息生态造成了深层隐患。一方面,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造谣的门槛,借助人工智能工具,仅需提供素材和指令,动动手指就生成谣言,造谣成本极低。另一方面,点赞转发行为也影响着平台的推荐机制,进而间接加速了AI谣言的传播。部分网友初次看到这类视频时,虽然觉得内容耸人听闻,也难以立刻判断真伪,但由于视频在时间、地点、人物等细节上都处理得“有理有据”,再加上可观的观看量、点赞和转发,即便心存怀疑,也不免产生一丝动摇。
在一项问卷调查中,76.5%的受访者表示曾多次遭遇AI假新闻。有时候,人们的随手转发只因单纯被内容的猎奇所吸引,或是抱着“宁肯信其有”的心态继续观看下去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短视频时代,自媒体平台依靠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数量泛滥,传统的传播链条中把关人的角色渐渐淡化,而在验证真伪的时间周期里,谣言早已起了热度。
AI合成技术冲击的是传统的媒介素养,它颠覆了以往“有图有真相”的认知模式。这无疑对人们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拷问,我们需要与AI时代相适应的新媒介素养,提升媒介批判思维,用理性的态度审视信息,用负责的方式传播信息,以媒介素养筑好不信谣不传谣的安全防线。
当然,治理AI谣言还需要多方合力。坚持技术向善,平台方应采用AI技术识别AI造假,加强技术识别和人工审核双轨并重,对可疑信息进行及时提醒,建立快速反应的辟谣机制;同时,监管部门需及时完善法律法规,提高违法成本,打击造谣者及其背后产业链。
如今,我们生活在被短视频包围的数字快生活里。视频节奏快、情绪快、传播快、发酵快、热度散去也快。那些由AI生成的短视频谣言就像一阵龙卷风,火速地把人、事件、情绪都裹挟在里面,身处其中的人们很难看清真相。面对海量的视频,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己慢一点,多一些情绪上的暂停,多一些怀疑和审慎,多一些查证与思考股票配资咨询交易,对网络上的离谱事多留留心、打个问号,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在为构筑清朗网络空间贡献一份力量。
量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